第(3/3)页 “李婉自述绝无欺瞒。” 小太监将木盒放在方世玉的面前,这个木盒还有铜锁,都是方世玉给这个小太监的,李婉写好后,放在这里,铜锁么。 钥匙在方世玉手里,其他人根本看不得这里边写的什 挥了挥手道:“知道了,你先下去吧,朱允熥回来了,让他来见我。” 朱允熥在方世玉看来,都比朱允炆靠谱,起码不会把自己玩死。 “诺!” 小太监躬身作揖,旋即离开了房间。 心神不宁的方世玉,打开了盒子,将纸条拿在手中,目光沉重道:“宋慎??” 方世玉心中呢喃着。 “宋濂的孙子的女儿??”方世玉眉头紧蹙。 “故幼家中因祖父牵连胡党而中落,祖父惨绝,老祖在事前将幼女托付于懿文太子,太子仁厚大德。” “因不愿事情败露,为幼女更名,送到尚膳局做工,也免去了许多事情。” 方世玉看着纸条上写的关于五代人以内的所有人亲族人员名单,笑了笑道:“宋濂的后人,宋濂应该是死在了流放路上。” “不对啊,这么大的事情,老朱头会不知道?” 朱标身边有多少锦衣卫盯梢,方世玉不知道,但显然,朱标身边不可能没有,而且还会很多。 宋濂把曾孙女托付给朱标,希望能给曾孙女留条活路,若是设想老朱头对这件事情洞若观火。 “他肯定是知道的,不然的话也不会说的那么斩钉截铁的告诉我李婉的五代是假的。而且她能走常升的路子。” 方世玉心中细细盘算着,如果这件事情朱元璋知道,那他又放了李婉一马,并且在明知李婉五代作假,这种欺君之罪都没有降旨杀戮。 方世玉一时间却有些拿捏不清了,朱元璋的心太宽泛了,便是跟他极为熟识的方世玉,此时都难以揣摩一丝半点。 揉了揉太阳穴,方世玉叹息道:“这个五代是肯定不能用的,不然的话肯定要出乱子,明天去问问老朱头,他什么意思吧!” 说着,方世玉转身便要上床歇息,却是这个时候,朱允熥站在屋子外敲了敲门道:“祖师爷!祖师爷!” “进来说!” 方世玉打开门栓,让朱允熥走了进来道。 “祖师爷,我打听清楚了,齐泰,原名德,赐名泰,字尚礼,别号南塘。” “洪武十七年应天乡试解元,洪武十八年进士。 “历任礼部主事、兵部主事。皇宫三大殿的谨身殿不幸被雷击中,爷爷郊外的祖庙进行祭拜。” “选择朝中为官九年并且没有过错的官员陪同祭祀,齐泰符合这些条件所以陪同前去祭祀,爷爷为他赐名泰。” “齐泰?我知道了。先回去歇了吧,明天我还要去詹事府议事。睡了!“方世玉说着,将朱允熥推了出去! 两日沐休,很快便结束了.... 洪武二十六年,正月初七,朱元璋降旨,太和门升朝。 那些原本要准备前往詹事府议事的六部官员们,听到这个旨意,连忙向着太和门靠近。 然而当他们来到太和门外,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,在广场上站好时。 赵勉狐疑道:“今天怎么来了这么多将军???” 看着站在右边的一众五军都督府将军,元帅,淮西勋贵们。 在联想到,朱元璋已经很久没有升朝议政了,六部的政务都是在东宫詹事府,各部衙门办理。 极少数有人会把事情交给老朱去,毕竟老朱抓到点毛病,杀人的事情太多了。 “圣上驾到!” 这时,方世玉搀扶着朱元璋,一步步走到了龙椅上,缓 缓坐下,当方世玉转身站好时,一旁的小太监高声喊道:“升朝!” “吾皇,圣躬安!!” 众朝臣,勋贵,纷纷躬身作揖,声音洪亮,直冲天际。 朱元璋语气沉稳道:“安!” 话音落定,众人这才抬头,站直了身子,看着大殿里的朱元璋,一时间离得远了,有些看不清楚。 而朱元璋完全是凭着感觉,他感觉这些人应该准备好了,这便开口道:“江南繁华,秀丽商贾之乡。然朝廷各司官员,生性贪婪,各司沉迷酒肉。” “各府国公,日夜奢靡秦淮一河,夜夜笙歌,奢靡浪费之风以成,咱感念天地,故对江南出此评判。” “繁华奢靡,歌舞升平,然则英雄冢尔,瞧一瞧你们一个个的,吃的满嘴流油。脑满肠肥!” “朕心已决,着礼部传旨,燕王府,秦王府,晋王府。” “燕王改封闽王,驻地南闵,秦王改封楚王,驻地徽州,晋王改封齐王,驻地登州。” “另着兵部,诸王南迁,亲卫兵马,不得超过五百,其余尽数由兵部,按照新军规制,组编,遣散!” 洪武二十六年初,朱元璋在太和门,亲自废了他自己封的藩王,当初他封王的时候,是需要这些儿子去边墙戍边。 而现在,北方鞑靼虽然日益强盛,成为大明新的威胁,但皇帝搬家过去,也就不需要这些儿子戍边了。 将他们南迁,下了他们的兵权,或许看起来是一件最好的事情。 只是这件事情,朱元璋说出来,落在众臣的耳中,就变得尤为刺耳的很,众人都在小声的交头接耳。 似乎是一下子没能反应过来,朱元璋这突然间的削藩行动。 但有明眼人,似乎看出来,朱元璋这是在为孙子铺路,铲除最后一点,对大明王朝的朝廷还有威胁的藩王。 “吾皇圣明!” “吾皇圣明!” 众臣听到朱元璋削藩,那没得说,齐齐跪地竭诚拜倒,口呼圣明。 有朱元璋来削藩,那事情做起来,肯定是比他孙子要好许多。 一旁的武将们,以老将信国公汤和为首,这老家伙真的是老将了,他比朱元璋还大了两岁呢。 在武将这边,并没有显得多么兴奋,而文官一方,只有詹徽和李原名,还能镇定自若,因为在前两日的晚会上。 朱元璋带着他们一众勋贵和詹徽,李原名,在御花园谈论了一夜,最终拿出了这么个成果。 当然,成果远不止步于此。 听着下边的呼喊声,朱元璋神态平缓道:“自今日起,户部缩减开支,朝廷暂停募兵,训练各地已经进入军营将士!” “以应天府为蓝本,按照三倍规制,于北平修建新都,先修皇宫轮廓,大殿。洪武二十七年末,迁都北上。” “改北平名为北京,意北方京师,另称泰安府,意国泰民安。下辖州府,南至保定,沧州,河间,西至内三边墙(内长城),北至开平卫,东至辽锦!皆归泰安府下辖!” “应天府更名南京,各司衙门,悉数迁往泰安府,只留户部衔左侍郎一人,主事七人,负责统筹南方税收。” “另,锦衣卫应天驻为南镇抚司,泰安驻为北镇抚司,除南镇抚司不动外,朝廷于应天,只留应天府尹。” “应天府降为陪都,扬州,苏州,杭州,聚集于应天财税,悉数运往泰安交割户部!”朱元璋面色平淡。 似乎说这些,都是在和他们所有人,下最后通牒。 “吾皇圣明!” 情形一边倒的,勋贵将领一方,纷纷跪拜,这一次,换做是文官们懵逼了,先前朱元璋削藩的举动,还让他们口呼圣明之举。 而现在,朱元璋要迁都,那可真是切身割到了他们的肉了。 最恐怖的是,朱元璋要迁都到北平,燕京之地。 这真的好嘛? 然而,在詹徽和李原名的附议下,众官员似乎找不到主心骨,一时间呆愣在原地。 对于这一切,朱元璋早已驾轻就熟,随口说道:“敢有阻挠迁都者,立斩不赦。” 说罢,朱元璋起身。 方世玉赶忙回身扶着朱元璋,老朱头怎么会给他们说话的机会,甩了甩袖子,离开太和门。 他要宣布的事情,已经宣布了,就等着方世玉替他去做了。 “退朝!” 小太监喊了一声,朱元璋跟方世玉二人,早已经不知去向。 一众文臣们,摇头晃脑,郁郁寡欢的离开了太和门,所有人都在盘算着,似乎是要遭遇灭顶之灾一般。 乾清宫。 方世玉将朱元璋扶到软塌上,躬身道:“老朱头。” “嗯,有什么要问的,说吧!” 朱元璋平心静气的说着,似乎他早就看出了方世玉的心。 “其实也没什么大事,就是问问你对宋濂的曾孙女怎么看?”方世玉意味深长的说着,目光在朱元璋的脸上,不停地转动着。 朱元璋道:“她都说实话了?” “你早就知道的吧!”方世玉道。 微微点头,朱元璋道:“你若是喜欢,就一起封妃,只要你喜欢就好。其他的都不重要。宋濂的死,只是因为他孙子罢了。” “你后悔了?”方世玉试探性的问了-句。 朱元璋瞥了一眼道:“老子这辈子做的每一件事情,都不会后悔,也不存在后悔,你娶她可以,以后休要想着给宋濂翻案,老子已经做成了铁案。” “回去召集诸司,商议新都修建去,滚蛋!” 朱元璋在方世玉的身上踢了一脚,踉跄的方世玉翻身一动,起身笑着道:“那我先回去了,你自己多注意休息!” 看着离开的方世玉,朱元璋不由得叹了口气,如今朝廷巨变,太子朱标卧床不起这皇位的继承人,当真是个问题。 实际上朱元璋早就知道了,东胜神州的土皇帝,被方世玉送给了朱棣的儿子朱高炽。 小十五跟小十七,对他也是赞不绝口,海外封王,也由着他去吧。 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,他只会拥护咱老朱家的人当皇帝啊。 因此方世玉确实是大明福星,他只会站在宏观角度,让大明变得更好,朕就懒得去管了,让他继续操点心好了。 ..... 一路走到詹事府,方世玉的心里都在想着朱元璋说的那句话。 “你休想给宋濂翻案,已经做成了铁案!” 这话从别人嘴里说出来,方世玉或许就真信他说的了,但是从朱元璋嘴里说出来,回忆朱元璋脸上的表情变化。 方世玉越发感觉这件事情不对劲。 “还是先看看,当年宋濂的案子是怎么回事吧!”方世玉迈步走进詹事府,早就得到消息的众臣,早已在詹事府等了良久。 实则,他们在没有接到消息的时候,就已经出现在了詹事府。 毕竟老朱头要迁都这么大的事情,他在太和门说的轻巧,真做起来,没有一年两年的,根本不可能实现。 一年两年,也只是做个基本盘罢了。 看了眼众臣们,方世玉丟开了宋濂的事情,躬身作揖道:“诸位安好!” 一众老臣纷纷对着方世玉作揖回礼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