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四章 招标成功-《大明: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这个时候,大医就会记录诊脉所得的结果和自己的主观判断,然后事情还没结束,再过半个月,若是还不见红,依然会有太医来请喜脉。

    这一次,三十天的时间,老太医连请两次喜脉,就可以完全判定妃嫔是否有孕。

    若是怀胎,便可以迁入更大的院子,若是没有,她这一辈子,估计也就在这内廷别院里度过了。

    想要再见到朱元璋?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,

    甚至朱元璋临幸张美人,也只是突然兴起所至,而若是皇帝在哪里,临幸了某个宫娥,身边的小大监会严格记下时间、日期,以此判定宣娥身孕是否是皇帝的龙子。

    手续繁琐,根本不可能出现有皇帝的儿子,不是皇帝亲生的反而需要用滴血认亲来判断。

    从皇帝的起居录,妃嫔的产期,皇帝临幸的时间,完全可以推敲出来。

    洪武二十六年,三月。

    过了上元节,大明朝廷最大的节日,百官沐休三日,这是整个大明朝廷,洪武时期,沐休时间最长的一次。

    而洪武朝廷的官员,官方定制,一年只有三次沐休的定期,年节两日,上元节三日,万寿节一日。

    这万寿节,就是皇帝的诞辰生日,在这一天沐休,重臣虽然可以不用处理政务,但却要应邀前往宫廷参加皇帝的生日宴。

    张美人忧愁的看着面前的老太医,身边跟着三个小太两名宫娥,毕竟太医不是太监,不可能让他有机会和后,两名

    “大医,我家娘娘怎么样了?”跟在张美人身边的宫娥,见太医面色不是很好,连忙开口问道。

    这可真的是唯一的机会了,是生是死,就看这一次了。毕竟朱元璋都那么老了。

    “这个,喜脉确实是喜脉,敢问娘娘,近期是否哺乳,肿胀,发硬,气躁?”太医摸了许久,开口说道。

    他摸的是喜脉,但又感觉有点不对,以他从医数十年的

    经验来说,从未见过这种奇怪的事情。

    张美人道:“太医所言极是,我最近就感觉头晕目眩,气息暴躁,心神不宁,而且特别嗜睡。吃的也比以往多了些。”

    张美人话音刚落,太医看了一眼身边的女官道:“陈尚居,可否给老夫看一下,娘娘这一月的进食情况?”

    陈遍点了点头,赶忙从一边的宫娥手中,拿过一个小本子,这上边严格记录了张美人自从被朱元璋临幸后,每日的起居饮食,事无巨细,全部记录。

    “嗯,嗯,可以判定是喜脉无误,娘娘已经有了身孕,只不过这脉象薄弱,以微臣多年从医经验的主观判断。”

    “应当是陛下年龄大了,身体大不如前,所以娘娘的喜脉才会薄弱许多,不过娘娘也不用担心。”

    “老夫这就给娘娘开一副补药,滋补身体,供养坯胎娘只需清淡饮食,严忌辛辣之物。”

    太医开了一副药方,自然有人会去给抓药,煎药,随着太医离开,陈谝也跟着走了出去。

    一众太监相继退后,关上了琉璃院的门。

    那跟在张美人身边的小宫娥,听到张美人怀了身孕,心中狂喜道:“娘娘,娘娘,我们,我们发迹了。”

    “还不知道是儿是女,怎么能是发迹了。”张美人叹息一声,太医说她的身孕非常脆弱,甚至有滑胎的风险。

    可以想象,张美人的心里是多绝望的。

    小宫娥道:“娘娘,你想啊,再过一个月,天雷王殿下就要大婚了,或许明年要不了多久,天雷王殿下的孩子都要出生了。”

    “到时候,两个一般大的小子,感情肯定不会差,肯定会发迹的。”

    小宫娥似乎看的很明白。

    方世玉也快要大婚了,虽然张美人已经怀孕,但按照正常情况来看,明年确实方世玉也会有孩子了。如果这个孩子是安庆公主朱紫怡生下来的,那就再好不过了。

    张美人不论是生下一个公主,还是皇子,那都是全家族人最小,辈分最大的。

    试想一下,两个一起长大的孩子,方世玉的孩子难道会对他的姑奶奶,小爷爷坏到哪里去?

    如此一看,张美人这个时候怀孕,确实是一件好事。

    “可是,可是......”张美人望着紧闭的深宫大门,心中无尽的苦楚,在储秀宫的时候,还能出去溜达溜达。在这里,她虽然怀有身孕,却只能望着大门,寸步难行的被软禁起来。

    “娘娘,别想那么多了,现在最重要的是安心把皇子生下来,只要生了皇子,日后封了王爷,您也能活的更长,更好。”

    小宫娥安抚着张美人的情绪,回到内屋坐下。

    乾清宫。

    方世玉一脸尴尬的看着朱元璋道:“老朱头,你这样玩,真的好吗?”

    “哪里不好?老子这么做,就是让外边那些嚼舌根说老子身体日薄西山的人,都闭上嘴巴!”

    朱元璋笃定道。

    这时,方世玉才缓过神来,一脸惊讶的看着朱元璋道

    “老朱头你临幸张美人,是这个缘故?”

    方世玉真的只当朱元璋是临时起意,巧合的临幸了张美人,却真的没有将这件事情,上升到政治层面上。

    外臣确实很多人都知道了朱元璋身体越发不好,去哪里都要太监搀扶着,远不如前了。

    而朱元璋的后妃怀孕的事情传出去,确实可以震慑一些人。

    “那也不至于这样做啊,你这不是给我将来的孩子生了个祖宗出来了吗?”方世玉尴尬的笑出眼泪道。

    “别贫嘴了,说吧,你来乾清宫,是什么事情!”朱元璋瞪了方世玉一眼,满不在乎道。

    讪讪笑着,方世玉开口道:“其实也没什么事情,就是说吧,招标会圆满结束,工部户部联合举办。”

    “投标商贾,已经将整个泰安府的工程包了去。既然不是朝廷征发徭役。”

    “也就不存在强制的事情,百姓可以一边照顾家里的农活,农闲的时候,去泰安府做工,贴补家用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修建日期,可能会延后许多。”

    方世玉叹息道,商业的方法来修建新都,对于大明,甚至对于整个华夏而言,都是一件突破自我阶级观的事情。用商人来做,有好处,也有坏处。

    好处非常明显,可以提前开工,缓解朝廷财政困难的窘不会耽误农忙。或许后世的皇帝用商人未必能保证合格率。

    但在洪武朝,你敢偷工减料,以次充好,贿赂官员?那就不是官官相护能帮你搭起来保护伞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贪墨六十两,剥皮的案子,在洪武朝的高压政策下,这种案件不在少数,震慑的文官们在大和门上朝。看见朱元都不敢喘气。

    皇宫敢偷工减料?九族都给你剥皮了。

    方世玉相信,剥皮确实有些惨无人道了,但在这个混乱的时代,也只有这种高压政策的严苛执行,才能真正的震慑住那些想贪污的人,不敢伸手。

    至于为什么还会有人伸手。

    这就是人性的问题了,连同从众心理,只是洪武朝前期的官员们,打死也想不到,朝廷六不官员严重空缺。

    接连掀起郭恒案,空印案,两场大案,杀的大明官场已经到了无人主政的恐怖情况。

    杀的那个时期,大明京官上朝,先在家里写好遗书,好棺椁的程度。

    方世玉理政的这一年,贪污的事情抓的倒是没有那么苛,但巨贪也没少抓。

    朱元璋面色沉着道:“晚些时候,是晚多久?”

    “六百多个商贾,一千个位置同时开工,先修皇宫,再修内城,最后修外城,估计要十三年的时间。”

    “而达到可以迁都的标准,最快也要洪武二十九年中旬。”

    方世玉坦白说道,如果商人修建泰安府圆满告成,大明朝廷的徭役制度,也要随着终止了。

    毕竟朝廷只管拿钱,验收,一切用商人去修,合格的付款,不合格的按律办事,也能少了许多朝廷压榨百姓的声音出现。

    毕竟徭役,就是压榨,朝廷只给口粮,不给钱,这不是压榨是啥?

    朱元璋叹息一声道:“既然你这么推崇,那就按你的意思。朕老了,许多事情,你也不用问朕的意见了,这大明江山,终究是要交在标儿手里的,有你在,标儿朕也能放心了。”

    “朕还没死,没入敢兴风作浪,放开手脚去做吧。”朱元璋说的很坚决,这话说出来,就是摆明了要把军政大权悉数放给方世玉了,或许,除了方世玉还要蜗居在东宫。

    只能在詹事府议事,不能在太和门御门听政之外,他已经是实质性的皇帝,掌握着这个帝国最大的权力。

    更何况,朱元璋是什么人,就算他真的同意把兵权交给方世玉,难不成说方世玉就有能力造反了?

    远远没有那么容易。

    可以说,朱元璋出去喊一嗓子,方世玉带的兵,都要临阵倒戈。不要怀疑,就是这么恐怖。

    何况方世玉如今大明福星的身份,又已经开始着手海外封王的事情,区区一个大明,朱元璋也清楚,方世玉不会放在眼里,因此才会如此放心。

    方世玉道:“老朱头你确实老了,不过老了是必然的,我现在都被内政搞得焦头烂额,哪里有能力去处置军事。”

    “要不是看在你老了,朱老大又病了,这烂摊子我才不会管,不过大明还是需要你控制的。”

    方世玉表现的及其谦逊,上前贴在了朱元璋的身边,开口道:“等过两年,让你抱一抱四世孙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哈哈大笑着,手里拿着痒痒挠瞧了瞧方世玉的脑袋道:“好,好,四世孙。”

    “一会有时间,朕下封旨,你亲自去赏一下张美人,给她在宫里选个大一点的院子。”

    话音未落,方世玉连摆手道:“老朱头,这不好吧,张美人才多大?比我大不了多少,我去传旨,于理不合。再说了,传旨迁院的事情,让太监去办就好了,我就不去了吧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闷哼一声道:“老子让你怎么做,你就只管去做就好了,哪里什么的于理不合?只要老子还活着,老子的话就是礼!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