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九章:飞天-《大明:三朝帝师,从永乐开始》
第(2/3)页
朱棣背负双手,皱眉问道:“那山下的那些百姓是怎么回事?”
他不喜欢如此兴师动众。
“陛下,这可和臣没关系,都是那些百姓们听到了风声,想要一睹陛下龙颜,才会自行来往西山。”
“百姓们都是因为爱戴陛下才会自发来此的啊!”
朱棣胡子颤动了一下,看了一眼苏泽没说话,他觉得苏泽是在睁眼说瞎话。
这些百姓来西山,要是说和苏泽没关系,朱棣是不信的。
不过这也只是小事罢了,他只是不喜欢兴师动众,倒也不会因此苛责苏泽,只是搞不清楚苏泽弄这么一出是为了什么。
“好了,带朕去看看吧,朕倒是想看看你要如何上天!”
苏泽也不说话,领着朱棣来到了热气球旁边。
说是热气球,其实也就是个大号的孔明灯。
时间太紧了,只有三天,苏泽又不是神仙,总不能凭空变出一个能环球航行的热气球出来。
这些天他一直在和自己的几个学生和工匠鼓捣,总算紧赶慢赶的做了个简陋版的热气球出来。
工匠是现成的,都是清风县的老人,虽然没做过热气球,可有苏泽提供图纸和技术支持,做个大号的孔明灯不算是什么难事。
热气球虽然是西方人弄出来的,可原型还是咱们古代的天灯和孔明灯。
孔明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,被公认为热气球的始祖。
其起初在古代多做传递讯息之用,现代则用于祈福许愿,一般在元宵节,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。其起源有“莘七娘放天灯说”和“诸葛亮发明说”两种说法。
这简陋版的热气球自然不如后世工艺完整的热气球,但好歹还是能飞起来的。
苏泽已经让丁航试过了,只是飞不了太高,还需要用绳子在底下牵着,免得上去了就下不来。
这里早就在有人在现场忙活开了,用的是多层丝绸,底下是一个大大的篮子,远远的看去就像是一个特大号孔明灯。
朱棣看着眼前这个加大号的孔明灯,总觉得苏泽在和他开玩笑。
孔明灯他是知道的,能飞上天他也知道,可这玩意儿能带人上天?
朱棣终于是忍不住了,手指着大号孔明灯问道:“这不就是一个大号的孔明灯吗,真能带人上天。”
朱棣有些后悔了,他觉得他信了苏泽的鬼话大张旗鼓来西山就是个笑话。
原本他是想在皇宫试试的,就算飞不上天也没什么,就当是小孩子玩闹。
可朱瞻基和苏泽非要他把文武百官带着,山脚下还有那么多百姓在看着,这要是上不了天,可就闹了大笑话了。
苏泽连连点头,能上天啊,咋不能上天,虽然长得和孔明灯差不多,可关键是这个孔明灯大啊!
大就是好,大就是正义!
热气球能飞天的原理是,空气是有质量的物质。
相同体积的空气,温度不同,它们的密度、质量也不同。这就像水和冰,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小。
把冰块按入水底,它总漂上来,就是因为冰比水密度小的缘故。
气球升空的原理简单地说就是:球囊内空气被加热后密度变小,质量轻于球囊外相同体积的冷空气,于是球囊产生浮力而升空,就和冰块在水中上浮是一个道理。
只要浮力足够大,带个把人上天算什么。
朱棣将信将疑,总觉得苏泽有些不靠谱。
不止是朱棣有些怀疑,就连跟着朱棣来的文武百官也是窃窃私语,议论纷纷。
“这看起来怎么像是孔明灯?”
“好像就是孔明灯吧,不过我还从未见过这么大的孔明灯?”
“哈哈哈,苏泽该不会以为这加大版的孔明灯能上天吧?”
“哗众取宠,异想天开!”
多是戏谑,质疑,和嘲笑。
没人相信这玩意儿能带人上天。
除了朱瞻基,朱瞻基此时已经凑到了热气球旁边,跟着那些工匠一起在忙活,主要是添乱。
他是很信任苏泽的,苏泽说火箭能送人上天他都信了,孔明灯能送人上天有什么稀奇的吗?
就在众人嘲笑和质疑声中,腾腾的热气使的丝绸漂浮了起来,浮力越来越大,顺带着下方的篮子也随之升空,渐渐的越飞越高,下面的人连忙拽着绳子,不让热气球飞跑了。
朱瞻基的惊呼声传来,“真的飞起来了!”
朱瞻基愣愣的看着悬浮在半空中的热气球,瞪大了双眼。
虽然他一直跟着那些人在鼓捣,可他也没看明白这么大个大家伙怎么就飞起来了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