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四九章 王谢燕、百姓家(上)-《新顺1730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而人的适应性,是很强的。一个小时候连电灯这种东西都没听过的人,中年时候便连白求恩是加拿大人、电线不能用水浇灭火这样的事情都习惯为生活的一部分。

    更何况,此时大顺这种看似剧烈、实则于生活的变化很缓慢的变革。

    对百姓而言,是这样的。

    因为,百姓所能接触的东西,一定是能量产的。而不能量产的,平民百姓之家是很难接触到的。

    但对大顺朝廷内的统治者而言,他们所感触到的生活上的变化,则相对平民百姓而言,剧烈得多。

    毕竟,有些东西,这个时代,靠手工不计成本地去搓,是完全可以搓的出来的。

    不管所谓的“奇技淫巧”的想法,是不是一种主流。刘钰都在尝试让技术,摆脱“奇技淫巧”的印象。

    于是许多不计成本的、纯靠手工搓出来的、此时根本无法量产的新事物,源源不断地作为“贡品”流入宫廷。

    这一次,皇帝召见回京的刘钰,选在了西苑的一处建筑。

    这处建筑,本身没什么奇特的。

    但这座建筑周围的数百步之内,却有些许多此时本不该存在的东西。

    一些足以彻底击碎“奇技淫巧”这种刻板印象的东西。

    皇帝老了。

    随行的近侍要小心地搀扶着,防止老皇帝在西苑这一处建筑附近的小路上跌倒。

    除了皇帝、刘钰、以及近侍之外,身边再无其余的人。

    皇帝走的小路两侧,是一片麦田。这片麦田,是皇帝在祭祀先农坛劝耕之后,自己种下的……当然,这种自己种,主要是走个形式,象征性地扶一扶犁铧,几十亩的地,皇帝可能也就象征性地扶了一二亩。

    西苑水多,若是皇帝亲耕,自又不缺人,挖个水渠引水还是很简单的。

    但这片麦田的远处,却如脱裤子放屁一般,摆着一个烧煤的、用蒸汽的抽水机。

    此时并未发动,但显然,应该用过,用来往这片实际上只需要挖个渠口根本不用抽水机的麦田送水。

    更远处的建筑旁,隐约可以看到几根高高的、涂满了沥青防虫防腐的木杆子,上面挂着一些瓷烧的葫芦,缠绕着一些长长的线。

    那是刘钰“进贡”的贡品,一整套纯靠手工业者不计成本、此时无法工业化量产的小玩意儿,是用来取代油灯、蜡烛的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还有许多乱七八糟的类似的玩意儿。

    老皇帝往前走着,刘钰亦步亦趋。

    老皇帝也没有和刘钰谈黄河的事,也没有谈刘钰这一次回来后派去修黄河的人选是否有所举荐等。

    而是默默地走了一段路后,皇帝慢悠悠地说道:“这片农田,亦算是朕亲耕。麦田长势极好,撒了许多的硝石、鸟粪石、骨磷粉……去岁,此田亩产竟有八百余斤。”

    “卿那时尚在济南,朕引群臣来观,当场称重,群臣皆惊,或言祥瑞、或作诗而贺、或言朕之功德以应上苍……”

    说着,皇帝又指了指远处的蒸汽抽水机。

    “此物,比之水车,不需多少人力,昼夜不停,实非人力所能及。这西苑倒并不缺水,亦不乏人工,朕却命他们非要用此物提水。”

    说罢,老皇帝停下脚步,看了一眼四周,缓缓道:“朕这几年,常来此处。”

    “卿可知朕来此处,总想着一首古诗,不知爱卿能否猜得到?”

    刘钰也不说猜不到,也没有去猜,而是用了一首人尽皆知的诗。

    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

    皇帝听刘钰背完这首诗,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。

    许久,笑声方歇,却诵了另一首似乎并不搭的诗。
    第(2/3)页